计算机组成原理第一章

发布时间:
更新时间:
🕒 阅读时间:4 min read 👀 阅读量:Loading...

第一章 计算机系统概论,推迟了好久没写,补上

核心框架:冯·诺依曼体系结构

1. 核心思想

  • 程序存储原理:指令与数据共存于存储器,CPU 按序自动执行。
  • 五大部件:运算器、控制器、存储器、输入设备、输出设备。
  • 二进制编码:指令与数据均以二进制表示,指令含操作码(功能)和地址码(操作数位置)。
  • 顺序执行+条件跳转:指令默认顺序执行,运算结果可改变流程。

2. 关键历史节点

  • ENIAC(1946):首台电子计算机,无存储程序能力。
  • 冯·诺依曼结构(1945):提出存储程序与五大部件模型,奠定现代计算机基础。

计算机硬件组成与工作过程

1. 硬件系统框图(重点)

graph LR
A[输入设备] --> B[存储器]
B --> C[运算器]
C --> D[输出设备]
B --> E[控制器]
E -->|控制信号| A
E -->|控制信号| B
E -->|控制信号| C
E -->|控制信号| D
  • 运算器(ALU):执行算术/逻辑运算,核心为算术逻辑单元。
  • 控制器:发出时序信号,协调各部件(取指 → 译码 → 执行)。
  • 存储器:主存(内存)存储当前程序/数据,辅存(外存)长期存储。
  • 总线:地址总线(寻址)、数据总线(传输)、控制总线(操作同步)。

2. 工作过程详解(以计算 ax² + bx + c 为例)

  1. 取指令:控制器从存储器读取指令(如取数、乘法、加法)。
  2. 译码:解析操作码(如乘法操作)和地址码(操作数地址)。
  3. 执行
    • 从存储器加载 a, x 到运算器,计算 ax;
    • 加载 b,计算 ax + b;
    • 乘以 x 后加 c,结果存回存储器。
  4. 写回:将最终结果输出或存储。

计算机系统层次结构

graph BT
A[应用软件] --> B[高级语言虚拟机]
B --> C[汇编语言虚拟机]
C --> D[操作系统虚拟机]
D --> E[机器语言层]
E --> F[微指令层]

层次意义:

  • 高级语言 → 汇编语言 → 机器语言 → 微指令,逐层翻译/解释执行。
  • 操作系统层:管理硬件资源

计算机性能指标

指标公式/说明意义
主频f=1Tf = \frac{1}{T}(T 为时钟周期)CPU 工作频率
CPI总时钟周期数 / 指令条数单指令耗时
MIPS指令数 / (执行时间 × 10⁶)每秒百万指令
存储容量1KB = 2¹⁰B, 1MB = 2²⁰B内存/外存容量
字长32/64 位(影响精度与并行能力)一次处理的数据位数

计算机分类与应用 (略)

分类:

  • 超级计算机(神威·太湖之光、天河系列):科学计算(如气候模拟、核物理)。
  • 嵌入式系统(SOC):智能设备核心(如物联网终端)。

应用领域:

  • 实时控制(工业自动化)
  • 数据处理(大数据)
  • 人工智能(机器学习)

第一章都是概述性内容,非常地水 💦💦💦

计算机组成原理第一章

作者: xingwangzhe

本文链接: https://xingwangzhe.fun/posts/d7dbaa42

本文采用 知识共享署名-非商业性使用-相同方式共享 4.0 国际许可协议 进行许可。

留言评论

2000年1月1日星期六
00:00:00